一、我国经济发展问题?
1。体制结构仍然不合理,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2、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东海岸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扩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3、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改变。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4、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
农业生产资料、部分农副产品和部分工业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5、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很多。
解决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我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矿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开启了中国矿业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矿业自此进入了现代矿业发展的新时期。 1949年,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原煤仅3243万吨,原油12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铁矿石59万吨,黄金4.073吨,十种有色金属1.3万吨,原盐298.5万吨,磷矿石1.3万吨。 经过3年的努力,矿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和全国其他领域的经济恢复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后来矿业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煤矿方面。经过3年的努力,全国83%的国有煤矿矿山完成了恢复工作。1952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增长到7000万吨,原煤产量达6149万吨,约为1949年的两倍。 铁矿方面。1949年~1952年,这3年间全国共生产铁矿石近千万吨,其中1952年生产铁矿石429万吨,为1949年的8.5倍。 石油方面。1952年,全国原油产量达19.55万吨,约为1949年的3.6倍。 有色金属矿产方面。1952年,全国钨、锡、镁、钼、铜、铅、锌、锑等8种有色金属精矿产量达47697吨。 金矿方面。在3年经济恢复时期,黑龙江的漠河金矿、吉林的夹皮沟金矿、辽宁的玉龙金矿、山东的玲珑金矿、河北的马兰峪金矿、湖南的平江金矿、广西的东南金矿等23处金矿均已恢复了生产。1952年,全国产金6.452吨,为1949年的1.6倍。 建材非金属矿产方面。1952年,全国产水泥286万吨,平板玻璃200万箱,分别为1949年的4.3倍和3倍。 化工矿产方面。1952年,全国生产磷矿石3.8万吨,为1949年的3倍;生产硫铁矿石21万吨,为1949年的2倍;生产化肥3.9万吨,为1949年的0.6万吨的6.5倍;生产萤石矿2.1万吨,为1949年的8倍。
三、我国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产业发展的数量,不重视质量。但这也是产业发展必然的过程。产能扩张以顶替进口并考虑大量出口,一旦国内需求或者特别是国际市场出现问题就会受到重大影响。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成熟。上下游不配套,资源、能源控制力不够,国际竞争力弱。
三是产业经理人、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四是政策指导不深入,不够全面。
四、我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因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的干扰超过了对自然环境的控制能力和利用水平,使环境质量恶化、机能破坏所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从森林资源讲,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18.3亿亩,占世界的3%,人均不到2亩。而中国木材消耗量又很大,超过了生长量,每年木材消耗量超过生长量16%,使中国森林面积以每年150万公顷的速度锐减。
五、我国物联网发展问题
我国物联网发展问题
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尚不完善,不同厂商、不同应用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仍然存在。这不仅影响了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同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产业规模问题
虽然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不足,同时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集聚和协同创新,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安全问题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黑客可以通过攻击物联网设备窃取个人信息,甚至控制设备进行恶意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安全等级,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物联网发展问题涉及到技术标准、产业规模、安全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六、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
“数据资源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依托数字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陈煜波认为要通过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开放和监管,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构建囊括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据链,促进数据和人才向传统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开发和流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七、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不利条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多地少,生产能力比发达农业大国相比,相差甚远,是属发展中的崛起型农业大国。
目前,我国农业最大的困难,我认为粮食安全问题,主要突出在,人多地少,并且土地撂荒严重;没有自己的种子芯片,处处受人限制;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粮食进口依赖性难于消除,粮食容易被人家垄断。目前农业的优势是以杂交水稻为依托,藏粮于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八、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对此,可从以下4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而是指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要求的阶段。
第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将贯穿今后相当一个历史时期。这既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基本国情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体现。
第三,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表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第四,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迫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是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九、东北矿业发展原因?
1.因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
2.首先是辽宁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其中矿产包括阜新抚顺的煤矿,鞍山营口的铁矿,盘锦的石油,锦州葫芦岛的钼矿和膨润土矿等太多了。吉林的水资源和其他矿类也不少。而黑龙江的石油更是全国皆知,而内蒙古东部地区在近几年更是发现了不少煤矿,铁矿和其他稀有矿,总之东北的矿业在全国可以说是最全的。所以说全国的矿业在东北
十、铜川矿业发展历程?
如下:1955年,在原同官煤矿基础上成立的铜川矿务局,最初是一个只有十几万吨的小井小作坊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体化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1978至1985年,随着高档普采、综采综掘等装备在铜川矿区的使用,铜川矿业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原煤产量稳中递进,平均年产达700万吨以上。1986年至1996年,面对多处矿井衰老报废或衰减,人员多包袱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等困难,实行以销定产、以质求胜,逐步适应了市场需求,闯过了难关,打破了多年煤炭滞销的局面。1997年至2004年,矿务局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机械化采煤,提高矿井安全生产能力,陈家山矿、东坡矿、下石节矿、王石凹矿相继装备了综采、综掘设备。2002年,建成投产的玉华矿更是高新起步。2003年,全局煤炭产量继续提高,2004年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2005至2014年,企业累计生产煤炭1.15亿吨,销售煤炭1.133亿吨,缴纳税金57.69亿元,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铜川矿业经历了市场疲软、煤炭价格下跌、企业严重亏损、职工生活困难等时期,但通过转换机制、改革发展、拼搏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机械化采煤、提高矿井生产能力等措施,逐渐从低谷中走出,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和发展。